(點擊直通VIP!等你解鎖會員權益?。?/em>


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教授4月28日在央視財經《戰“疫”后新機遇》系列直播中,分享了主題為《疫情之后,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在哪里》的演講,進行了精辟分析。本文由芯師爺根據魏少軍教授演講整理。


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企業自3月起已陸續完成全面復工,但海外疫情當前狀況依然膠著。在半導體產業全球化的今天,中國半導體產業應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呢?


魏少軍教授認為我國半導體發展的關鍵是做到三個詞:從容淡定、寧靜致遠、有所作為。

 

圖: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、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


01
從容淡定:我國半導體產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

魏少軍教授認為疫情對我國半導體的影響可以分為兩方面來看,一方面是國內疫情帶來的直接影響,另一方面是海外疫情帶來的間接影響。

從國內疫情來看,中國半導體受到的影響有限。

首先,在半導體生產制造環節中,疫情影響不明顯。中國疫情的暴發時間處于春節前后,國內產業處于休假期間,大多工廠本就停工。雖然芯片制造工廠是24小時不間斷生產,但是由于芯片制造工廠過濾系統是納米級別,高于病毒防護的微米級別,生產人員工作環境感染風險極低,生產基本得以運營。

在半導體設計環節中,由于半導體的設計工程師是通過在線設計和網上辦公的,主要保證網絡的信息安全,也僅是影響相關項目周期。

半導體的封裝測試業影響比較大些,因其有勞動密集型屬性,生產設備要靠人工操作。由于疫情期間不能人群聚集,減少人力的情況下,封測業受到了影響較大。但中國對疫情的防控做的比較好,從現在來看,這部分影響也有限。

這些影響的幅度從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也有所體現。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0 年第一季度國內的 GDP 下降了 6.8%,但集成電路產業仍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率,達 13.1% 。

相對來說,魏少軍教授表示由于海外疫情的發展出乎意料,對國內半導體影響會逐漸顯露,這里有兩個判斷:一是國內半導體產業會繼續保持擴張;二是半導體產品進口會受到壓抑。

對于前者,由于國外疫情短期不能結束,導致國際物流受影響,但同時國內生產已經恢復,原來用國外的器件有可能會改用本地器件,國內半導體獲得一定新市場空間。但即便是這樣,中國半導體增速下調是必然的,估計中國半導體產業2020年的增長率會處于個位數。最壞的情況下增長率可能是0偏上一點。
 

對于后者,中國半導體是出口型經濟,進口的芯片中有一半裝在整機中出口到歐美了。疫情導致歐美市場需求不振,也一定會放緩進口芯片的需求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魏少軍教授提醒產業:“我個人認為芯片進口受到抑制不是一件好事情,這說明全球半導體產業受到比較大的影響。

但總的來說,魏少軍教授認為疫情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有限,總體可控,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可以保持相對從容的心態。


02
寧靜致遠:對供應鏈調整保持冷靜

面對近期業界傳出的半導體供應鏈有意搬離中國問題,魏少軍教授認為:“未來幾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出現調整是必然的,但全面重組的可能性不大,因為代價很大,短期內也無法做到?!彼硎?,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調整需要關注幾個基本點:
 

1.是否有利于利潤最大化;全球化不是政治因素決定的,是經濟因素決定的,利潤最大化才是全球化最大的驅動力。

2.是否有利于市場的拓展;美國半導體公司 80% 的產品是賣給中國,利潤有 50% 是來自中國。中國是最大的半導體應用市場,且增長態勢良好,將供應鏈搬離中國是否還能爭取在中國更大的市場份額,這值得考慮。

3.是否有合理的成本構成;供應鏈管理并不簡單是生產制造,將供應鏈搬離中國后,在成本上也會造成壓力,成本需衡量物流、原材料、應急、銷售等多方因素。

4.是否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;我國在物流、生產和人力資源等方面有很強的綜合優勢。

魏少軍教授表示,許多半導體企業供應鏈來到中國,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國擁有最大的半導體應用市場。只要這一點沒改變,
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未來20年大概率無法離開中國。
 

中國半導體產業對供應鏈調整要做到“寧靜致遠”,對傳言過激反應是不自信的表現,即便發生全球供應鏈調整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,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不可能一夜之間搬離中國,中國半導體產業有如今良好態勢,也是經歷了幾十年努力。


03
有所作為:圍繞產品創新,構建產業生態

除了對產業有良好的發展心態,魏少軍教授提出,面對供應鏈的變化,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必須有所作為。當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要素并不齊,此前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多圍繞產品制造,現在制造端雖然進步很快,但距離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仍有差距,在材料和半導體設備上短板更是明顯。
 

魏少軍教授認為,產業創新和生態環境構建是當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兩大關鍵。

他強調,半導體公司無論是設計、生產都是圍繞著產品。半導體產業已經從 IDM的生態模式,分拆成設計、制造、封測每個專業分工的環節,但核心仍是產品,產品才是半導體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。如果沒有產品,光有制造能力也沒用。 因此,必須用產品創新來統籌設計、封測、制造、裝備、材料。這工作對于中國半導體非常難,因為中間還有很多弱項,但這是產業發展的大思路。

更難的是,半導體產業創新是高成本的。以美國半導體企業來說,它的產品好是因為企業掌握的技術好,技術好是因為研發投入極高,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是其它國家的兩倍,占其銷售額的17%。而相比而言,我國半導體企業的研發投入在10%的都不多。偶有例外,中芯國際近日公布的2020年Q1顯示,它的研發投入占據營收的22%,而究其毛利卻為21%,這意味著中芯國際掏出了老本在做研發,這固然值得贊賞,但這不是產業的正常情況。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還無法進入“技術好—產品好—營收好—研發投入高—技術好”這一良性循環中。因此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,由于經費有限,創新資源一定要聚焦。

針對中國半導體未來的產業發展,魏少軍教授建議,一方面我們要觀察行業的發展,但同時在國家戰略大方針的層面上也要多加思考,爭取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,中國半導體產業能沿著市場道路前進。


本文內容源自魏少軍教授《疫情之后,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在哪里》主題演講,圖片源自直播截圖,由芯師爺整理,僅供交流學習之用。如有任何疑問,敬請與我們聯系info@gsi24.com。

立即加入“半導體信息服務VIP群”!

暢享最新鮮行業動態!



大家都在看

賽普拉斯推新方案,IoT領導地位再加固!
美國將升級出口限制!華為準備好了嗎?
兩部門推進IPv6改造,這些企業將受益!
三年扭虧為盈!又一家芯片企業沖刺科創板!





愛我請給我好看!
來源: 芯師爺公眾號 作者:KiKi